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动态

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邦平理论文章《强化党建引领 赋能代表家站 助力“三个年”》在《陕西人大调研材料》刊发

时间:2025-01-17 16:56:34 作者: 来源: 字体:

  近日,由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印发的《陕西人大调研材料》〔2024〕第6期(总第428期)刊登了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、主任黄邦平撰写的理论文章《强化党建引领赋能代表家站 助力“三个年”》。

 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,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大业务深度融合,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助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。

  汉阴县现有省、市、县、镇四级人大代表869名(其中,党员代表604名)。近年来,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认真贯彻省委、市委“三个年”活动部署,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聚力“四个机关”建设,聚焦“5775”发展战略和锦绣汉阴建设目标,坚持党建引领,注重守正创新,积极推进党建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,倾力打造“党建+联络站”工作品牌,各级人大代表带头联系群众、带头服务企业、带头依法履职,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  一、县委重视,擦亮“党建+联络站”品牌底色

 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,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。坚持高位推动。县委书记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专题调研人大工作,走访群众和省、市、县各级人大代表,及时组织召开县委人大工作会议,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措施》《关于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》《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运行办法》等文件,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代表家站负责人,将代表家站建设纳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重要工作抓在经常,全面支持人大依法履职,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大工作的顶层设计,做到与中心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。党组主动履职。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紧紧围绕“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,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,作用就发挥到哪里”的要求,班子成员以上率下、带头示范,分片包抓指导代表家站建设,以普通党员、人大代表身份进站开展活动、积极履职。今年以来,围绕县委中心工作,组织召开座谈会12次,开展大走访、大调研活动150余次。建强服务平台。按照“九有”标准,去年以来,全县累计投入100万元,规范化建成县镇村(社区)三级代表联络站117个,把全县869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进站,将县镇两级开展的各项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,均安排在各级代表联络站灵活进行,确保各级代表联络站里代表常在、群众常来、实事常办。今年,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镇(社区)、村联络站开展视察调研、执法检查座谈会20次,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开展大走访、大调研活动200余次,切实解决群众身边“小急难”事项600余件,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大提升。

  二、组织搭台,创新“党建+联络站”品牌特色

 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着力发挥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的核心作用,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,聚焦全县6大重点产业链,聚力推动全县新材料首位产业强链延链补链。支部联建聚合力。以“三联”工作机制为抓手,县人大机关党总支主动与县经贸局机关党总支联建,创新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新材料产业链上,打造“党建引领代表家站赋能产业链、人大代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”的模式,组织11位市、县人大代表(其中党员人大代表7名),在该县祥之瑞环保建材公司建立首个人大代表联络站,通过“问症把脉、开方治病、输血补气、强筋壮骨”四项举措,把人大代表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。至目前,11名代表深入厂矿企业、生产车间、项目一线开展集中视察活动7次,驻站收集企业诉求32条,形成代表建议5件,助力全县39家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0.14亿元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6%,贡献税收4027万元,占全县工业税收的84%,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红色引擎促振兴。在铁佛寺镇,为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,探索建立蚕桑产业链党委,以战斗堡垒关口前移,高效统筹蚕桑产业要素聚集,同时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蚕桑产业链上,把12名市、县、镇三级人大代表编入蚕桑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,为人大代表助力蚕桑产业发展建起了前沿阵地,成为该镇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智囊团”。2023年,该镇养蚕将达350张,蚕茧产量预计35000斤,综合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;并通过实施“归雁经济”招引了蚕丝被加工企业落户该镇,助力了全县蚕桑产业全链条发展。在观音河镇,组建了猕猴桃产业链党委,并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猕猴桃产业链上,把党建引领作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“串点成线”向“提质扩面”迭代跃升,为产业发展增添“红色动能”。2022年,观音河镇7个村发展猕猴桃2800余亩,实现产值270万元,培育的“翠香”“瑞玉”猕猴桃连续两届在安康市猕猴桃品鉴大会上获得金果奖,成为“汉阴猕猴桃”靓丽品牌。整合力量强统筹。坚持把支部建在代表联络站上,创新人大版“两说一商”机制,让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担任代表联络站站长,强化组织引领,提升代表履职成效。如:省、县人大代表、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、联络站站长张红霞通过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社情民意,破解社区治理面临人员杂、情况杂、事情杂、矛盾杂、管理杂的“五杂”局面,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“致富+治理”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新路径,经验做法赢得各级肯定,相继被中、省主流媒体报道。市、县、镇三级人大代表、蒲溪镇盘龙村党支部书记、联络站站长颜显琴发挥党建“引擎作用”,依托该村代表联络站群策群力,赋能红桃产业转型升级,成功打造了“三生盘龙·十里桃花” 农旅融合3A级景区。

  三、深化联系,发挥“党建+联络站”品牌效益

  坚持发挥人大力量,持续巩固深化党建引领“321”基层治理模式,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。绘好代表服务圈。制定出台《守正创新代表工作,推进“321”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方案》,按照政治素质好、工作能力好、群众评价好的标准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服务选民优势,在全县优选642名人大代表担任网格长(网格员),直接联系服务群众1.6万户,全年走访联络群众超过12.8万次,做到联系在一线、服务在经常。构建服务大格局。聚焦县委确定的民生实事、生态环保、乡村振兴、安保维稳等重点工作,依托代表联络站,定期开展“五个日”活动(一月一次调研日、一月一次议政日、一季度一次接待日、半年一次走访日、一年一次述职日),切实靠前联系、主动服务,今年上半年,各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3500人次,为群众办实事1200余件,有力服务保障中心工作落实落地。共奏发展同心曲。依托代表联络站,结合人大代表职责,通过开展代表调研视察、专题询问等方式,收集群众微心愿400余件,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件,代表直接参与调处矛盾纠纷800余件,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攀升,汉阴县平安建设满意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,3次获评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,2022年4月,汉阴县被授予全省首批“平安铜鼎”,今年8月28日,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现场会在汉阴县召开。

  汉阴县人大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赋能代表家站建设,“党建+联络站”工作品牌切实让党建功能“实起来”、力量“强起来”、工作“活起来”,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、创新发展,为贯彻落实“三个年”活动部署蓄势强能,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了人大的智慧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