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,与大家交流分享人大宣传工作中的感悟,我将从情怀、学习和匠心三个方面,结合具体工作经历,谈谈我的体会。
一、以情怀为笔,书写责任担当。
情怀是一种动力,也是驱动我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初始。干一行、爱一行,才会钻一行,去年“719”洪灾时期,斑竹园村的人大代表发动全家充当志愿者转移群众,镜头里代表搀扶老人的画面、喇叭中代表沙哑的动员声,那一刻我体会到我们笔下的一则通知、镜头里的一帧画面,都会在某个时刻成为群众需要的瞬间,这种让制度优势可知可感的成就感,正是我产生动力的源泉。三年来,我负责镇人大主席团安排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,从政策宣传到民生实事票决,我坚持对人大工作保持初心,在实践中思考、在总结中成长,努力成为人大声音的“传声筒”。
二、以知识为浆,锤炼宣传硬功。
“学习”是强化新闻宣传“内功”的基石。作为通讯员,一要纵向深耕政策理论,全面学党的创新理论、深入学法律法规、常态学业务知识,全面了解“行情”,把政策“干货”转化为宣传“底气”,培养敏锐的新闻洞察力。二要横向拓展业务技能,运用新媒体平台,学习短视频脚本创作等,以生动、直观、易懂的方式将代表工作呈现给群众,并注重互动交流,增强人大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。三要多向汲取创作养分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从各级报刊和网站中“取经”,拆解优质作品,分析案例、摘录金句,在模仿中创新,在积累中突破,努力提升稿件质量。
三、以匠心为刃,深挖民主富矿。
人大工作的“富矿”,需以深挖见真章。一要挖代表履职“实绩”,聚焦代表扎根土地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,用产业发展的“成绩单”、群众增收的“笑脸墙”展现代表担当;二要挖群众需求“回响”,紧盯教育、医疗、公共服务等民生热点,用镜头记录代表建议从“纸面”到“地面”的转化,让群众看到民主决策的生命力;三要挖制度运行“温度”,人大工作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、法律性和专业性,但实际上仍蕴藏着许多有价值、有活力的素材,这要求我们跳出会场,走进现场,在与代表、群众的对话交流中捕捉新闻亮点,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,在民生实事项目中“挖”出群众获得感,用代表履职故事“讲”活全过程人民民主。
宣传不是华丽的包装,而是让民主的光芒穿透层层壁垒。今后,我将持续以情怀为底色,以学习为阶梯,以挖掘罗盘,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、带温度的宣传作品,为讲好人大故事、传播民主法治强音贡献自己的力量。